星期三, 十月 11, 2006

论“感情投资”的管理模式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工作观因物质的丰足而改变,工作不再是谋生的手段,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满足情感的需要。本文从现代企业员工特点的发展趋势入手,根据“感情投资”管理模式的产生背景、内涵,对企业 “感情投资”的管理模式的结构性、现状及实施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感情投资、企业、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和智力的竞争,在这场国际化人才争夺战中,企业的未来发展在根本上就取决于企业能否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人才优势,能否有效地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不断奉献,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则在于企业是否具备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对人的认知和管理理论的发展,靠简单的奖惩进行领导和管理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更多的企业领导者开始重视加强自己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情感联系。管理者们所作的这种旨在增进人际关系的努力,在现代知识经济的影响下,被冠上了一个颇有经济色彩的名词——“感情投资”管理模式。

一、现代企业员工特点的发展趋势

1.追求自主性,富有创新精神。

现代企业的员工与以往的员工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往的员工往往只是被动地适应组织和环境,而现代企业的员工倾向于拥有一个灵活的组织和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约束于人,甚至无法忍受上司的遥控指挥。他们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他们表现出对工作场所、工作时间的灵活性以及宽松的组织气氛的渴望。他们能依靠自己的知识禀赋和灵感来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2.独特的价值观。

现代企业的员工是一个自我管理的人、创新的人,也是一个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他们心中有着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他们到企业工作,不单是为了挣钱,更加有着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成就自己事业的追求。他们很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挑战性的工作,往往把攻克难关看做是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3.流动意愿较强和团队协作精神。

知识经济对传统的雇佣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识存在于员工头脑中,企业无法拥有和控制。因此,雇佣关系由资本雇佣知识转变为知识雇佣资本。员工出于对自己发展前景的强烈追求,向往能够在给其提供更大发展空间的企业里施展才华,由此使得人才流动成为企业间的普遍现象。

现代企业员工是追求自主性、个体性、多样化以及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员工群体,这个群体工作的动力主要来自其工作者内在报酬本身,而非金钱财富。知识管理专家玛汗·坦姆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认为激励员工的前四个因素是:个体成长(约占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8%)、金钱财富(约占7%)。由此可见,优厚的薪金、稳定的福利不一定能使员工全身心投入。


二、“感情投资”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工作观因物质的丰足而改变,工作不再是谋生的手段,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满足情感的需要。要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对管理者来说,情感投入极为重要,人是感情动物,人的行为是靠情感支配的,每个人既渴望别人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也希望自己投入的情感得到应有的回报。所以管理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开发人才潜能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加强与员工的感情沟通。 “感情投资”管理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感情投资”管理模式包括直接感情投入间接感情投入双重含义,指投资主体(企业、企业家、经营者)利用一定的精神或物质手段,通过引起投资对象(员工、下属)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或情感反映来改变或调整他们的相关行为,以达到自己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目的的活动。

“感情投资”管理模式在我国具有特别不同的意义。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伦理型的文化往往需要依赖情感的纽带来维系。中国古代先哲对通过“感情投资”进行管理的作用有着许多较为精彩的论述,如:从 “爱民” 到 “视卒如爱子”的倡导,这种种的见解与现代的“感情投资”管理模式理念都几乎如出一辙。


三、企业“感情投资”管理模式的结构性分析

注重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是企业由泰勒式的科学管理进入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管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感情投资”管理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经营者所认识和运用,成为他们对企业实行“软性”管理的重要工具。企业感情投资具有结构性,可分为人格关怀投资、政治关怀投资、文化关怀投资和生活关怀投资四级结构模式,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

(一)人格关怀投资

感情投资的第一极结构表现为人格关怀投资,即理解人、尊重人、相信人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理解人是感情投资的起点和基础。企业家或者企业经营者理解企业成员应该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年龄的差异。青年职工最关心的是婚恋、前途与发展;而中年职工关心的则是事业、家庭与成就;老年职工更多的则是关心子女、退休与与养老。
  2. 二是性别的差异。男职工与女职工不仅在生理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心理上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女职工与男职工相比,情感一般更敏感、更细腻,波动性也会更大。
  3. 三是经历上的差异。不同的社会经历会给人打下不同的烙印。
  4. 四是性格上的差异。不同性格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友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需要、生理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将获得外界对自己的尊重当作是实现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员工来说,他们最希望获得企业对自己劳动热情的尊重、对自己首创精神的尊重、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对自己知识才能的尊重等等。否则,就会挫伤职工的感情,影响到职工积极性的发挥。

对员工的信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要相信员工的觉悟,二是要相信员工的智慧。职工中蕴藏的智慧能量是巨大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改革中确实要发挥企业家、经营者的作用,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状态的必然要求,但是企业家是在群众中产生的,发挥作用也离不开群众。因此,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只有树立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互相支持、团结协作的“一条船”意识,发挥经营者与员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二)政治关怀投资

感情投资的第二级结构表现现为政治关怀投资,即关心员工的政治发展,积极提倡和引导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培养员工的主人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充分保障职工在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合法权益。

对员工的政治关怀投资要注意几个基本环节。

  1. 一是要创造员工平等竞争的环境,不能搞厚此薄彼的双重标准。
  2. 二是要落实员工民主管理的权力,并从组织上、制度上和法律上得到切实的保障,使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3. 三是要改善党对群众团体组织的领导,定期讨论他们的重大问题,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并协调他们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文化关怀投资

感情投资的第三级结构表现理为文化关怀投资,即保证职工充分享有各种文化教育的权利,为员工提供和创造良好的职工培训场所、文体娱乐活动场所以及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其—,技能培训。在企业家看来,开展技能培训,是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管理水平、质量水平和效益水平的客观要求。而在员工个人看来,开展技能培训,是实现自我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和途径。

其二,学历教育。在文化关怀上,企业的经营者既要注重对大多数员工的技能培训,还要照顾到部份员工对于接受高层次学历教育的需要。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在现今人们的观念中和社会体制下,学历的高低代表了公众对你的学识水平的认定程度。因此,企业特别是要对中青年科技人员、骨干技术工人有计划地开展必要的学历教育,将企业的求才目标与个人的成才目标统一起来

其三,文体活动。企业的经营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作为企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与形式,更应将其视之为解决初步富裕起来的职工对于求美、求乐需求的途径与方法。群众文化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职工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有利于帮助职工建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形成积极健康的企业人文环境

(四)生活关怀投资

企业感情投资的第四级结构表现为生活关怀投资,即坚持生产与生活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员工生活的质量,其内容应包括增加职工收入、发展福利事业、完善保险制度等方面。

首先,增加员工收入。在商品经经济社会中,一个人拥有一定的财力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获得财力的渠道是付出自己的劳动。如付出劳动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职工就会对企业产生信赖感、自豪感,劳动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增加职工收入过程中,还特别应当注意建立起企业内部合理的分配制度。

其次,发展和完善福利事业及保险制度。发展福利事业一是要发展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减轻或替代其家务劳动负担的集体福利项目;二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处理好员工的退休、退职以及疾病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保险制度,更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企业主要是要完善五个方面的保险制度:

一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三是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四是完善待业保险制度。五是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四、我国企业“感情投资”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实施建议

从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现状来看,在感情投资这种管理模式的使用上有很大的盲目性,表现为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简单化倾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企业都曾在感情投资方面进行过大量的试验,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投资方式和技巧都集中在慰问、走访的生活关怀上,比较简单化。二是庸俗化倾向。少数人将感情投资看做是笼络人心的工具和编织个人小圈子的手段,在运用上往往表现为小恩小惠。

事实上,企业的感情投资是有着非常丰富、生动的内涵的,同时也是一种正大光明的管理活动。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对“感情投资”管理模式四种结构形式的运用根据需要统揽全局,综合分析,适时地调整并优化企业感情投资的结构模式,以获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成功的“感情投资”管理模式要做到“三贴近”:贴近基层员工、贴近内心生活、贴近企业未来。

1、贴近基层员工

按照80/20原则,企业中的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价值,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会这样做:最高管理层只关注那些职位高或者价值高的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也只关注那些骨干员工,对于那些在基层岗位上做着普通工作的员工可能就没有人去更多地顾及。而基层员工是活跃在企业中最大的群体,他们承担了企业中最多的工作量,如果对他们失去关注,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精明的管理者会恰当地处理好骨干员工以及基层普通员工的关系,他们重用核心人员、骨干人员,但不过分亲密;对于处于自己下层的基层人员,找出机会和时间与他们拉近关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感谢他们,和不同的人员保持“适度距离”将有助于整个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衡。

2、贴近内心生活

“感情投资”管理在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职业环境中越来越重要,贴近员工的内心生活是指管理者要真正地了解员工心中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入手:

(1)创造一种沟通无限的工作氛围。在企业里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围,除企业正式、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企业要鼓励各种自发、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娓娓道来的谈心、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都将减少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形成一种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2)要尊重和认同员工。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有了被尊重和认同的需要了。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普遍都比较高,因此被尊重和认同是员工“感情投资”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

①不要靠发号施令和权威来管理员工。现在好多企业都崇尚民主化管理,实行“职务无称谓”制度和“平等共事”的机制,如果我们还是以自己的职务来压别人,用强势的做派来管理的话,将会失去民心。心理学说,人只有发自内心地愿意那样去做,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才能,否则都是应付而已。

②要真诚地关心员工。什么才叫真诚地关心别人呢?关心别人,就是“你的痛苦在我的心中”。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弗瑞 •艾德勒写过《生命对你的意义该是什么?》一书,书中写道:“凡不关心别人的人,必会在有生之年遭到大困难,并且大大伤害到其他人。也就是这种人,导致了人类的种种错失。”这一段令人发醒的话,值得你在员工关系管理中铭记。

③要衷心地让员工感受到重视。威廉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我们大家都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作为管理者要经常给予员工最真诚的认同和肯定,要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重视,当他们作出成绩的时候,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上级、甚至企业管理层是重视、认同自己的,被广泛认同的员工一定会有更高的工作激情。

3、贴近企业未来

让员工树立“主人翁”的心态,更好地为未来拼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员工有三种“机会”:

1、有对企业知情的机会。有时员工看不到企业的发展和前景,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及时地和员工分享信息和成果,企业不仅要将所有可以公开的文件、制度、政策等向员工及时地公布,企业管理层还要定期向员工传达企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及对未来的展望。员工往往把企业管理层看成企业的核心、掌舵人,亲自聆听来自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决心,必定会增加个人的信心。企业不仅要向员工传达利好的消息,也要及时地向员工说明当前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挫折,只有以坦诚的方式公开真相,才能取得员工的理解和信任,也才会出现员工和企业同舟共济的局面。各级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把知情权当作塑造员工主人翁精神的一个重要工具来使用。
2、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要让员工看见企业的未来、自己的未来,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看到不足了,才能想办法改进。为此,企业要创造条件让员工学习和培训,以此来装备员工以便和未来接轨。

3、有脱颖而出的机会。现代企业中摈弃了“论资排辈”的陈旧管理,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也就是说,员工的晋升完全是以绩效来衡量的(当然人品也是重要的考核环节),这就为渴望成长、希望承担更大责任的青年才俊提供了绝好的事业平台,让他们在大风大浪中历练自己,是管理者的英明和大度,是对优秀人才的最佳奖赏,也是“情感投资“管理中的上乘境界。


1、[英]麦克尔.韦斯特:《成功团队管理的秘诀》,书海出版社,2005年2月 第1版
2、周菲:《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张平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