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十一月 30, 2006

如何组建创业团队


招人:态度决定一切


创业初期最需要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高阶人才,可是这个时候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本请到这些人,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得分清楚什么是"高阶人才"。在外企里拿着高工资的,一定就是高阶人才吗?其实不一定。有些外企在中国本身就很强势,产品不愁市场,有些人仅是适合打顺风牌而已。很多职业经理人空降到小公司反而失败,为什么?因为他不具备在创业企业工作的心态,他需要的资源很多,而小公司要什么没什么,很多人首先从思想上、心理上就接受不了。这种所谓的
"高阶人才"对创业企业是没有意义的。


创业公司所需要的人,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是不是"海归",是不是来自名校名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有热情;二,对中国本地市场是专家;三,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企业需要的是做,需要的是结果。


留人:机制决定成败


对于一些能人,创业者可能暂时付不起很高的工资,但你一定不要把他们当成打工者。创业者要建立一种与人分享的分配机制,把能干的人变成企业的中坚力量。这样的游戏规则是企业成长的根本。


硅谷精神并不像人们所说的只有创新,只有创新是成功不了的。提到雅虎好多人只看到杨致远,可是如果没有风险投资商帮他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架构,使得更多优秀人才加盟,就靠杨致远他们两个博士就能做成市值五百亿的公司?不可能。


从来没听说过美国对软件企业有什么倾斜政策,对互联网企业有什么免税优惠,这些都不是创业企业成长最重要的支撑。利益共享的核心理念才是硅谷风险投资最大的价值,只有合力,才能将1做到100。中关村不少企业做着做着散伙了,一个变成了五个,谁也做不大,所以中关村成不了硅谷。


我常劝很多创业者,不要拿国内传统企业的钱,也不要拿国内风险投资商的钱。因为国际风险投资最适合帮助你建立一个符合现代企业理念和现代企业精神的组织架构和利益分配机制,这才是风险投资最重要的价值,超越了投资本身。这一套游戏规则使创业者与员工之间不再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也使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产生利益共赢的关系,它引导着你与有能力的人分享利益,共享成功。
建立不起这样机制的企业是先天不足的企业。在挣钱的时候,也许能通过发展掩盖问题,一旦碰上困难,就会导致崩盘。


互联网提高生产力的一个原理


互联网提高生产力的一个原理


与传统的人造工具相比,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创造价值、提高生产力,
就学习而言,它能够缩短人类整体学习与创造新知识的时间成本,
而对于任何的生产力结构(物品生产、知识生产等)而言,时间都是关键因素,
人类的生产力结构中,从来都包括了知识的创造与学习(获得)两个过程,
而这两个过程 都是需要时间的,时间越短,生产力水平越高。
互联网能够缩短人类创造新知识的时间成本,也能够缩短后来者获得这些知识的时间。
而且,很有可能,互联网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就在于缩短了知识创新与获取成本,
互联网在其他方面的贡献,比如沟通、信息传递、政治等等方面的贡献,
都是由于缩短了知识的创新与获取成本而导致的。


1、缩短创新时间
(1)、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最庞大的知识库,拥有很好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不同语种的知识共存,能够减小不同语种的知识的沟通成本,增加知识各个部分相互碰撞产生化学反应的几率,也增加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相互碰撞的机会,这种兼容一切语种和学科、跨越了专业知识与大众知识界限的大一统的知识库,增加了知识王国里不同部分 相互碰撞的概率,从而增加了创新的概率。因为创新的本质是排列组合之后的优胜劣汰,互联网增加了排列组合的机会以及优胜劣汰的范围,因此增加了创新的概率。


(2)、互联网的不断向前进化,本身作为一个强大的生产工具,免费几乎是其普遍特性,互联网内的各种资源的免费特性,使得全体社会成员都有机会获得以前只有极少数成员才有资格(经济门槛、专业门槛等)接触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各类工具型网络服务),而对这些生产工具的获取和使用是创新的前提。互联网使得创新的主体从少数 社会成员扩大到几乎全体社会成员,从而提高了创新的概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所以出现,主要因为四大发明都属于经验性发明,不需要系统理论与知识,主要取决于试错的数量,从事试错的次数越多,发明这些经验性成果的机会越大,而一方面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有更久的试错历史;另一方面,中国有更多的人口总量(历史累计人口 总量),有更多的个体从事经验性试错的活动。这两个因素导致了中国产生了丰富的经验性发明,比如四大发明。而今天,互联网不但使得经验性发明成为了人海战术,也是的需要理论训练的现代科技发明成为了人海战术。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社会成员普遍获得足够基本的高等教育训练,从而为理论性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前提;另一 方面,互联网使得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体也有机会自学获得系统的理论训练,可能创造出远远超出了经验范畴的创新成果。因此,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现代式的超越经验试错法的发明创造也成为一个人海战术,这就增加了人类总体通过试错法获得新知识的概率。


(3)、互联网的免费特性,使得创新的激励机制更加抵达社会底层,由于创新门槛很低,人人都可以利用这些免费工具来创造新知识,并且有可能获得收入,这种利益刺激能够激励人们更加愿意创新。互联网越往前发展,它内部的盈利方式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很多的可以被普通人使用的盈利工具会出现并且逐渐在各种盈利工具的竞 争中存活并且成熟起来,比如google
adsense这样的工具,能够驱使社会个体主动整理各个有需求的专题知识,因为这些google
adsense允许专题知识的整理者在其中插播广告获利,而且,越是专题性知识越能增加获利机会,这就自动驱使人们去整理有用的专题知识,对现有知识的整理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因为创新的本质是排列组合之后的优胜劣汰,整理知识也是一种排列组合。在今后,互联网会发展出更多的适合大众利用的盈利手段,从而促使他们都投入 到排列组合的洪流中来,在优胜劣汰之后,新的知识会出现。


2、减少学习成本
(1)、互联网使得各种知识接近免费并且方便搜索获得,关键字式的"典故"式知识定位技术,使得相同兴趣的人被吸引到一起,从而可能相互交流对同一个知识点的心得体会,这能够极大地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原来你是孤军奋战,现在你和数万人一起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原来你可能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很久,现在你可以瞬间弄明 白一个难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工具,越使用越好用。


(2)、互联网已经并将继续进化出更出色的学习工具,比如提问式社区、自由编辑的百科全书、开放图书馆、关键词引导的社区、搜索引擎、网络远程教学、BT之类的视频共享用于分享各种教学视频等等,新的技术将使得学校成为不必要,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免费的大学。你所要投入的只有时间,而且,它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它还可以 让你凭借聪明才智获得利润得以生存,你足不出户可以拥有整个世界。很有可能,你从来没有迈出过那个大门,你却拥有了遥远星球上的某片广袤的土地的巨大财富,因为你利用互联网将你的意志贯彻到了那么遥远的时空,也许在你死后的数百年,你的意志依然被始终不渝地执行着,好比明日帝国中的那个死去很多年的博士留下的整个自动 化系统在为死去的博士征服整个世界。


总之,互联网将进化,缩短人类创新与学习的时间,提高人类文明的层次,因为这个强大的新工具,人类将前进得更加迅速,这个新工具不是培根所说的类似归纳法这样的抽象思维方式,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新工具,人类创造了它,借此,人类文明进化的加速度将越来越大,在那条文明演化的曲线图上,斜率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到接近 垂直极限。


转自:forcode(奇想录)


星期四, 十一月 23, 2006

社区的3个层次:无聊、孤独、解决实际问题


梁宁把网站划分为"解决无聊问题的猫扑类网站,解决孤独问题的豆瓣类网站,解决实际问题的携程类网站",虽可能有些武断,却颇新颖。在我看来:

解决无聊问题的社区,是初级形态社区,诸如搜狐社区,新浪社区等此类以资讯提供为主的媒体型社区,着重解决的是人的信息饥渴,无聊需求。

搜索是一种初级形态的社区,靠解决人类对性的无聊需求得以发家,这种无聊需求目前依然在搜索引擎需求中占很大比例。高明一点的搜索引擎开始解决人的实际 问题,比如酷讯就是试图解决人们实际问题的网站。可惜的是在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我们的带宽里游荡着的大多数是这些充满好奇心的无聊网民。而机会是,逐渐 地一些理性的网民开始把互联网作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是酷讯们的机会,也是互联网的趋势。

解决孤独问题的社区,是中级形态的社区,诸如豆瓣(也解决部分实际问题:买书)。以人际关系,寻求归属为主的群体性网站。博客就是一种最典型的以解决"无 聊问题和孤独问题"为主的社区,博客用户中情感话题,娱乐话题占了最大多数,无聊至极则孤独,孤独至极则无聊,二者相生而成,不分彼此,高明的社区拥有 者,会看到孤独是深层次的需求,无聊是最表层的需求,用无聊来吸引眼球,用孤独来留住用户。用解决实际问题来回报用户。

解决实际问题的社区,是高级形态的社区,诸如焦点房地产社区。水木清华BBS的成功在于,他不仅解决用户的无聊问题,孤独问题,还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比如:团购,求职,二手。最好的最终的社区都将是这种解决无聊,孤独,实际问题的结合体。

不仅是社区,其实交友网站(社区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博客,SN等其他用户产品,拙劣者着重解决人类的无聊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少交友网沦为色情 网),中间者解决人类的孤独问题,高明者解决人类的实际问题(比如百合网解决婚嫁问题,是高明的)。窃以为新浪的名人博客解决的是人类的无聊问题,搜狐博 客"相逢的人会在相逢"的定位解决的是试图解决人类的孤独问题。

当然,不存在纯粹为了解决无聊问题的社区,无聊问题,孤独问题,实际问题的需求在一个社区里往往都存在,就看以谁为主体了。猫扑,天涯就是无聊问题和孤独问题的交集。

同样,任何一个网站的成长都可能要经历解决"无聊问题,孤独问题,实际问题"这三个阶段,就看如何把握,如何转折,平衡是重要的,度是重要的,规模是重要的。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是重要的。

如何成功组建虚拟团队


虽然虚拟团队与行动办公室的情况愈来愈多,不用见面、不用聚集在一起的人,照样可以组成任务团队,完成工作。但是工作者与研究团队的专家都非常清楚,能够亲身接触、面对面沟通的传统实体团队,仍然是最佳工作方式。

  要让虚拟团队顺利工作、发挥最大的效果,必须从一开始的团队组成与设计就考虑清楚。下面是专家建议的组成虚拟团队的考虑事项:

  1.有些工作不适合运用虚拟团队来进行。如果工作是连续性非常高的、整合性非常大的,就不大适合运用虚拟团队来進行,因为团队成员必须经常聚在一起来回讨论。招募、交易、创新、维持关系这些需要分享复杂资讯的活动,最好不要采用虚拟'团队,还是面对面沟通比较能够达到效果。

  2.挑选适合虚拟团队特质的人,就成功了一半。理想的虚拟团队成员应该是自动自发主动性强,不需要很多细节与工作架构的指示就可以工作。

  经常需要从与人互动中得到刺激、需要额外协助工作才能保持在稳定的轨道上、科技能力差的人员,不太适合进入虚拟团队。如果一定要将这样的人纳入团队,他们在加入团队之前,先给予团队合作、计划工作、运用和沟通等的相关训练。

  个人淘通习惯也是考虑条件之一。既乐于又善于淘通的人,才可能是适当的成员,因为他们主动与清楚的沟通习惯,有助于降低无法见面、必须透过冷漠的科技来沟通的困扰。

  3.随时检视团队是否具备虚拟合作成功条件,包括:

  工作目标与焦点清楚,成员可以自我评估进度与是否符合目标。

  团队成员了解合作需要克服的困难,并且知道如果发生危机,每个人的工作、联络对象为何,也清楚危机决策的层级。

  成员主动性强、积极沟通、互动愉快并且是行动导向的。

  团队每有一点成绩就找机会庆祝,并且建立虚拟茶水空间,让大家闲聊工作之外的主题。

虚拟团队成功第二步--谁是合适的领导人?

  虚拟团队面对很大的互信与凝聚力的挑战,其中成败的最大关键就是团队领导人,他必须有不一样的特质与工作重点。

  1.调整领导风格,不重过程,改而注重结果。一般的经理人是过程导向,每天从办公桌盯到茶水间,看到部属流血流汗而确知他们努力工作。这在几乎见不着面的虚拟团队是行不通的。领导人必须学会看结果而轻过程,要放松所习惯的传统掌控,相信成员即使在视线之外,也会竭尽全力。虽然一开始失去闲聊与监控,领导人可能浑身不自在,但是这是必要的改变。习惯之后,还要把日日监督换成随时教导,帮助成员既自主又能有最好的表现。

  2.具备对科技工具的了解与运用的能力。科技是虚拟团队存在、运作与生产力的重要命脉,所以领导人除了一般的管理能力外,还要了解科技,尤其是要了解每一种科技工具的适用范围与局限,以及电手沟通的特性,才能带领团队建立社群感,顺利合作。

  在常用的科技工具中,电子邮件适于发送讯息给群体,不适合移转知识或是刺激创意;要脑力激荡,可以用电子会议,让大家公开讨论;要向一群人宣布时,可以采用网路广播;需要临场感的时候,就要用视讯会议。

  3.善于建立团队凝聚力与主持会议。领导人除了应该要订出加强团队互动的原则、沟通时间表之外,还可以给团队一个名字,让大家有认同、归属感。

  主持会议是领导人的重要工作,这在经常虚拟、难得见面的会议情况更为重要。不论是进行视讯或是面对面会议,领导人都要明确说明目标、让大家不要失焦,让大家在分道扬镳之前清楚掌握重点。

  4.乐于帮成员大作广告。虽然虚拟团队的奖惩标准与实体团队一样,但因少与高阶打照面,较难得到肯定与升迁机会。经理人必须乐于为没有出现在组织中的成员宣传,让他们得到肯定和有成就感。

虚拟团队成功第三步--怎样沟通才会通?

  大家都知道,虚拟团队工作最大的难题,就是沟通。要做好虚拟团队的沟通,专家有下列建议:

  1.制定明确的团队沟通原则与时间表,并且强力执行。团队从一开始就要建立沟通共识,包括如何立即回复电子邮件、何时使用视讯会议、谁有决策权,因为大家无法在走道上或是午餐时间加强沟通。

  有经验的领导人会在虚拟团队组成之时给团员一份行前计划书,其中就包括解释工作流程、沟通原则、进度报告与会议时间。例如说明任一成员与客户联络后,要将联络内容以电子邮件告诉所有成员,才不会有人询问客户同样的问题。

  2.尽可能利用看得到的沟通方式。有声音的比没声音的好,有影像的比没影像的好,这是不变的道理。所以,如果可能,就使用多方通话或是视讯会议。如果工作进行中都无法实体聚会,最好能在团队一组成时先来一次聚会,让大家看看彼此的面。

如果长期团队都无法聚会或是用视讯会议见面,甚至可以鼓励成员分享彼此的照片。对于懒于沟通的人,尤其要加强海通。如果有新成员加入,要发送欢迎讯息给所有人,其中要包括所有成员的电话与电子邮件地址、附上新成员的简历,并要求新成员附上自我介绍,让所有的成员认识他,也鼓励他与大家联络。

  3.沟通要即时、正面、言之有物。虚拟团队重结果,沟通内容要重实际的协助,而且愈立即愈好。由于书面文字有时候比口语更容易伤人,而且既没有非语言讯息缓和、又无法观察对方的反应、对方又可能是在孤立的情境,所以要特别留意遣词用字,不论是建议或批评,最好都以正面的方式措词。

  4.鼓励进行非正式的沟通。即使虚拟,大家还是需要联络情感。所以要多鼓励大家在电脑线上做非正式的沟通,在视讯会议开始之前,留有一段时间大家闲聊。如果遇上成员生日或是做到一定成绩,也可举行虚拟聚会大肆庆贺,或是送个蛋糕给不在场的成员

和用户共同创业

敏思宣布关张,理由是没钱。Donews刊登广告,应该也是为了个钱字。一家企业不赚钱不行,BSP也一样。但赚钱有很多方法,而且即便同一种方法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最后的效果也许会有很大的不同。

敏思关门公告一出来,一群铁托用户开始行动,你不就是缺钱吗?用户给你,捐助带月费,只要不关门。

Donews广告一出来,也有一群本来显得挺铁的用户也开始行动,用嘴投票不成立刻改用脚投票,该不该上广告的制度问题转眼变成了是否在玩弄用户的诚信问题乃至人品问题。

“迅雷案的比较再分析”中我说过推论5:技术的创新也将导致盈利模式的创新,可能因此互联网不再是免费的天堂。但在没有新的盈利模式出现前,BSP面临的方法只有3种:广告、收费和关门。

Donews选择了广告,造成部分忠实用户选择离开。敏思选择了关门却有可能变成收费,而且收费这种方法还不是敏思自己提出的,是敏思的忠实用户提出的。有人说Donews是以进为退,敏思属于以退为进,似乎从结果上看有点这个意思。而收费除了BlogBus采用,其它没看到什么案例可以体现效果,不过既然有人原意付费成为BlogBus的VIP用户,应该也算是忠实用户了吧。

所以仅从这3个案例我得出假设性的结论:
看来忠实用户理解BSP盈利的困境,也愿意主动提供物质帮助,令BSP摆脱困境。
看来忠实用户不喜欢被强加的广告,他们宁可离开。
看来忠实用户可以接受收费,只要BSP设定的费用合理且服务保证。

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敏思没有征询用户的意见就宣布关张,Donews没有征询用户的意见就上广告,没有一家问问用户是不是愿意付费,奇哉怪哉,不一样都是钱吗?

从Web2.0刚开始的时候,就听到就一直呼喊着“和用户共同创业”,但到了现在,这些先行者们却往往背离了这句话,口号仅仅是口号,喊喊而已。

我在想如果Donews和敏思的执行者都从心里想着和用户共同创业,他们就应该真的和用户一起创业。用户的问题就是执行团队的问题,而执行团队的问题也是用户的问题,把问题公开,然后和用户一起解决才是我认为的Web2.0创业之道。而现在变成Donews的用户不陪你创业,敏思的用户倒过来和敏思共同创业都是有问题的。

如果我是Donews或者敏思的执行者,我会出公告告诉用户:

由于运营成本方面的原因,网站面临收入压力,在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之前,我们考虑在用户的Blog上刊登广告以增加收入。但考虑到有部分用户可能会在意广告这种方式,因此我们将从×月1日将这部分用户升级为VIP收费用户,并保证在VIP收费用户的Blog上绝不刊登广告。收费标准暂定为balabala

此次公告目的是就上述方案征询所有用户的意见,请大家填写下面的调查表:
收费
广告
两者都不(选择此项意味着本站将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而关闭,请用户及时备份自己的作品)

另外,如果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请来函赐教,Mail To:×××@×××.×××

我想这个公告的措辞也许有待推敲,但体现出来的态度和诚意是真正地和用户共同创业。

美国网站在中国失败的10大思路性执行错误

当我们的高校教科书还在将ebay、amazon、yahoo、google等作为成功案例宣讲时,当你去书店去买品种少的可怜的从美国翻译过来的互联网书籍时,里面也充斥着这些美国互联网网站如何人性化、如何技术先进等传奇成功经验。但我们在中国看到的现实是恰恰相反的,美国网站在中国的发展乏善可陈,在中国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典型,可以说其中国竞争对手的网站的发展是完全抛弃这些美国网站的经验做法才成功的,甚至要和这些美国网站“倒着做”才成功的。

虽然现在中国的报刊杂志开始质疑这些美国网站在中国发展的普遍的不成功,但究竟是因为什么背后的原因导致这些美国网站发展不成功,这些记者的分析也只是泛泛的、隔靴搔痒的、不到位的。我因为一些互联网聚会和美国网站的推广人员有一些接触,加上自己的观察,觉得美国网站在中国失败的主要是做事观念上的,他们在中国有好的策略、最聪明的人、最多的钱,最好的技术,但不改变做事的观念、方式,以后也还不能在中国产生哪怕是一个成功的网站。

一、 宁可要白领小资的草,也不要普通大众的苗!VS既要白领小资的苗,也要普通大众的草!

这是美国网站在中国发展的致命伤,这些美国网站的人,至今还没有人领悟到这点;因为操作这些美国网站的人,高层是港台人士,员工都是上海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他们知道的中国永远只有上海写字楼这块地方,所以他们的一切做法包括产品设计、网站风格、推广目标对象都是以上海写字楼高级白领及500强企业为参照对象,永远不会考虑大众需求与中小企业。

他们的教养、志趣、眼界,导致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排斥大众的,那些网吧的小孩、那些全中国成千上万的小城镇的上网人群(注意这2个人群就已经占了中国互联网人群的一半以上),这些美国网站的人是深深的瞧不上的,包括这些人的兴趣所在“超级女生”等,美国网站的高级白领们不仅不喜欢,而且从内心是深深厌恶的。

他们只知道gmail,不知道163邮箱,只用msn,决不用QQ,以宣示自己的高雅。从内心深处,他们觉得我们的网站宁可倒闭,也不要做一个没有品位的、迎合大众需求的网站。

要做中国主流的互联网网站,不迎合大众需求注定是失败的。


二、 宁可被人忘 绝不被人恨 VS 宁肯被人恨,不可被人忘

前者是美国网站的哲学,后者是以马云、周鸿一的哲学。

美国网站生怕有一点点的负面消息、而中国网站生怕没有负面消息,被成千上万的人“恨”是互联网推广的至高境界之一。

美国网站的人拿着比竞争对手中国网站员工高上10倍的工资,他们生怕丢了饭碗,宁可没有什么业绩,最好不要犯什么错误,冒什么风险。他们低调、保守,谨小慎微,每个人都客气礼貌,有教养,但永远没有打仗的心态,结果被那些鲜活的、一针见血的中国竞争对手网站打的落花流水。

看马云欺负ebay的人,外人都看的难受:马云的淘宝还在离ebay中国还有很大距离时,动用易观国际宣布taobao超过ebay中国成为老大,ebay中国的公关女总监弱弱的说:我们只重视用户体验云云。马云最近又针对ebay中国欺负说“我用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Ebay的人怕犯错,以美国上市公司不能随便说话为接口,怕说错话,活生生的被人欺负、挑衅到底。

三、持久战思路VS短平快思路

美国网站总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总是化很多钱进行各种各样的无用的纸上市场调查后,规划几年内如何做,做策略、做预算,做了还不能轻易调整。反正他们一开始有的是钱、有的是高级人才,慢慢做规划、慢慢发展,但网站不比其他行业,人们津津乐道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做好10年亏损的策略在互联网行业是行不通的,发展不到10年ebay及yahoo已经承认在中国的彻底失败。与其慢慢来,还不如一开始就放手一搏。

而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永远急功近利,做网站的思路是“短平快”的,马云做淘宝可以组织敢死队封闭办公,一切以快为目的,强调小步快跑,边犯错边调整。而美国网站一开始做很多完美的规划与预算,美国公司即使批一个垃圾篓如果不在预算内要批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够批下来,这种变任何东西要经美国总部批准的做事思路注定是要失败的。

四、手段是有所谓的、目的不是一切VS手段是无所谓的,目的是一切

据说马云的管理方式就是江湖式,制定一个指标,如今年追求流量、明年追求注册量,无论这个团队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打仗式的大家朝着目标奋斗,完成目标大家就“大块吃肉”与“分赃”,所以团队什么流氓手段都敢使用:什么插件、捆绑、黄赌毒网站推广等。中国式的网站信奉“手段是无所谓的,目的就是一切”,唯一的前提是不犯罪。
而美国网站考核指标多的很,规矩也多的很,要维持高端品牌“虚”的形象,要维护跨国公司的面子、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等等,在这些前提下才追求几十个很多不同的长期的短期的生意指标。

五、做用户的救世主VS 顺着用户需求做

可能美国网站在中国唯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他们比较重视用户体验,但这个用户体验往往做过了头,替网民想的太多,太人性化反而束缚了自己的发展。中国用户很多时候不需要你对他们太好,也不需要你替他们想的太多,他们自己会选择,而不是你们替他们选择。

知道美国ICQ退出中国市场、发展失败的致命伤吗,美国人非常注意保护用户隐私,他们在中国推出的即时通讯产品,你用在一台电脑上用ICQ,另外一台电脑再用时不能记忆保留先前的资料,这就这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即只能在自己家里一台电脑上使用最安全,结果根本就不合适中国网民使用,他们撤退出中国时也没有搞清是为什么。马化腾作为ICQ在中国合作伙伴公司的技术对口接洽人,偷师学艺即时通讯技术、知道中国网民网吧(美国网站的员工永远不懂网吧是怎么回事)习惯后,仅仅改进了这一点,即不考虑只有高级白领才会在乎的所谓隐私问题,就将ICQ赶出了中国。

六、叫好不叫座VS 叫座不叫好

美国式的网站在中国推广永远是叫好不叫座的,他们做市场推广思路惊人的相同:就是请4A公司设计一套优美的平面广告,然后到地铁、候车亭投放,再设计一套符合白领口味的小众的网络广告,化大价钱在3大门户网站投放,化很贵的价钱买google关键字(注意他们是不买baidu的,美国网站的人眼里只有google及msn的)。他们的广告人人叫好,但就是没有人上网站,即使有人上,投入产出成本也太高,基本上是投入1000元才让一个人上网,他们还找自我借口说,虽然没有增长流量,但我们树立了品牌形象,总是拿品牌知名度或美誉度做挡箭牌。

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永远先追求流量,信奉我只要化一分钱推广就必须带来一个人的标准来推广网站上,不管这个人是谁,先让他来我的网站的再说。真的流量大就是务实的品牌推广,那些空洞的、无用的、虚的品牌形象并不能当饭吃。推广的唯一目的就是带人进来,好不好是产品的事,所以推广都是“四两拨千斤”的。

七、被动的君子宣传 vs 主动强行拉动

美国式市场行为总是局限于宣传知名度为主(如户外广告),难以拉动市场。务实的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绝不做仅仅为了树立所谓形象的品牌广告,只做拉动式的炒作式活动宣传,既产生了直接效益,也扩大了知名度,还要强迫人看。

中国品牌先生龚文祥曾经观察淘宝的广告与易趣的互联网广告,说记得他们都采用产品资料库的展示排列框式广告banner,同样的广告费,前者的广告效果是后者的10倍以上:

因为ebay易趣的拿出的产品都是ipod,zippo,这些针对高雅人士的产品大众既不懂英文不会看,而且有多少人买的起这些洋玩意?

而淘宝的广告都是性感内衣呀、印度神水等吸引眼球的东西,而且在黄赌毒网站强行弹出,不看不行。

美国网站的人也许不是不知道这些,当他们的所受的“海龟”教养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我宁可做投入一个亿带来1千万人浏览的高雅时尚潮流的广告,也决不做投入1千万带来一亿人浏览的“土的掉渣”低俗的广告。

所以一个美国网站的广告效果是中国网站10分之一的网站,只能以失败为伍。

八、邮件、msn的沟通方式VS 电话、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美国网站的人90%的沟通时间与方式是邮件与沟通,而且沾沾自喜于全部用英文沟通,一个电话可以解决的事情,需要10个邮件传来传去才能解决,所以很多时候邮件与msn往往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

周鸿一接管yahoo中国时就是这2种沟通文化冲突的很厉害,所有原yahoo的员工对客户和合作伙伴永远采用邮件沟通方式,永远不去和客户见面喝酒,觉得那很低俗,自从辞退了那些只知道邮件沟通的员工后,业务就有了起色。

美国网站据说如果有20、30中国本土员工开会,但只要有一个老外在,就全体讲英语,虚荣和不务实到极点,他们永远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中国人的生意,必须采用中国的语言与沟通方式。

九、冷清美观第一VS 热闹丰富为王

看一眼一个网站,如果你先不知道他的美国背景也知道是美国人做的网站:清爽、简洁、冷清、高高在上的美丽,好的东西永远藏在网站里面,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觉得这样才符合一个跨国公司网站的品位。20%小众小资很喜欢,但80%的大众一来看这么网页冷冰冰的就走了。

而他们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总是热热闹闹的banner飘来飘去,把好的东西在首页展示推挤很多给人看,而设计的漂漂亮亮不是考虑的重点。

直到现在原来做yahoo中国的人还瞧不起hao123:那个白痴做的网站丑的惨不忍睹,一大堆链接堆集在一起。

可就是几年前同样做网址导航yahoo,在中国投入了10个亿,一大堆MBA、海龟、港台精英,被广东初中毕业的一个人建设维护的、推广费用为0的网址导航网站hao123彻底打败,几年前流量与用户数、广告效果均远远落后于hao123.com。

十、招一样背景的管理的人 VS 招不一样的创业精神的人

美国网站招聘时过分强调共同的沟通方式、默契的潜规则:那些忙忙碌碌的员工、那些小心翼翼的员工、那些面面俱到的员工、那些英语邮件标点符号永远不错的员工、那些ppt做的无懈可击的彬彬有礼的员工,永远优先的招那些港台人士、海龟员工。他们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人,外面的人进入不了他们这个圈子,所以网站的风格、产品看法、推广等大家就是无须争论的高雅一致,也就理所当然的失败。他们招人的过多从管理角度来看、喜欢四平八稳。

但他们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的招的人有决断力、冒险精神、也有老黄牛式的默默无闻的人等,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创业精神、做事非常极端、具有攻击性,反而能够建设出能打败美国网站的中国网站。

除了以上一些大的美国网站例子,很多小的一点的美国网站在中国发展也是如此,他们在中国每年投入几千万元,其每天上网人数不过1万人左右,而他们竞争对手中国网站每年投入几十万就可以做到。美国网站的人一定要彻底改变自己做事的以上十大错误思路,那么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将突飞猛进。

星期三, 十一月 22, 2006

终于又可以使用了

又是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访问blogspot!